日曆

« 2001-02-18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   

RSS訂閱

  • 近年來機器人“進化”歷程

    2011-02-15 12:56:57

      近年來科學家們制造出各種類型和功能的機器人,在實踐中機器人也廣泛應用于火星科學探測、工業生產以及家庭生活等領域。但是,現有的大多數步行機器人看起來更像是一種雙腿僵硬的金屬怪物,距離人們的理想還有很大差距。美國佛蒙特大學科學家約什·邦加爾德近日對現有的多款著名步行機器人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并開發出一種計算機模擬系統,系統顯示機器人也可以像動物進化一樣逐漸學會更好地步行。
      1. 虛擬機器人原型虛擬機器人原型通過模擬系統,邦加爾德創作出一種虛擬機器人,這種虛擬機器人可以隨著時間的變化改變自己的形狀。最初,這種機器人身體像蛇一樣,沒有腿,靠腹部運動。邦加爾德的模擬系統根據機器人脊骨的每一個片斷采用了各種不同的運動算法。如果某種算法能夠成功地讓機器人更接近目標,就會被應用于下一個片斷。如果不成功,則被舍棄。在每個片斷中,成功的算法還將會隨著片斷的輕微修正進行驗證。當各種不同算法分別成功地適應各脊骨片斷的運動時,機器人就已進化出有效的運動模式。
      腹部運動功能進化成功后,邦加爾德開始為機器人增加腿部。隨著腿部的緩慢“生長”,模擬系統中的虛擬機器人的腿部運動開始從滑行到步行進化。邦加爾德介紹說,“緩慢生長的腿部使得算法(控制器)以機器人的語言去處理一個問題,即首先能夠擺動,然后再實現平衡。這種步行控制器與我們以前看到的有所不同。”這樣它就逐漸學會了如何更快地行走,并最終掌握了更加自然的步法當然,在現實世界中很難讓機器人改變它們的身體或讓其腿部生長,但邦加爾德利用樂高機器人研制出一個概念驗證版機器人。這款機器人擁有一個簡單的脊骨和四條腿。最初,一個額外的支柱幫助四條腿像蜥蜴一樣向外伸展,然而逐漸將它們收攏,最終機器人可以用腿站立起來。邦加爾德表示,這一原型顯示,真實的機器人也可以利用相似的過程進化出有效的步法。
      2. “大狗”運輸機器人“大狗”運輸機器人無論是兩條腿還是四條腿,步行機器人肯定比那些輪式機器人或非移動機器人更像動物。因此,步行機器人更容易融入人類的生活,它們也看起來更可愛,更酷。不過,科學家們研究機器人的腿部運動機制并不僅僅是因為它們看起來可愛,而是為了讓機器人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邦加爾德表示,“有腿機器肯定比那些輪式機器更擅長在崎嶇的山路上行走。”這就是為什么美國軍方能夠慷慨斥資數百萬美元資助波士頓動力公司研制“大狗”運輸機器人的原因。“大狗”是一種動力平衡四足機器人,載重能力達300磅(約合136公斤),可以通過泥濘、雪地、冰面、煤渣等路面。“大狗”的四條腿如此逼真,讓一些人心里不安。即使在受到大力推擠的情況下,“大狗”仍然可以穩穩站立。邦加爾德的模擬機器人也顯示出相似的穩定性。
      3. “漫游者”機器人“漫游者”機器人征服崎嶇山路并不是研制有腿步行機器人的唯一目的。事實證明,步行機器人也適合長途旅行。垂直的腿部(相對的則是像蜥蜴一樣向外伸出的水平腿部)可以像鐘擺一樣前后擺動,有助于向前邁進。像人類一樣,機器人的這種運動幾乎不需要耗費能量。邦加爾德表示,“這種方式能效很高,這也是兩足性進化的原因之一。我們人類不用花太大的力氣就可以走很長的路程。”
      由美國康奈爾大學研制的步行機器人“漫游者”去年以14.3英里(約合23公里)的距離打破了機器人的步行記錄。“漫游者”盡管有四條腿,但從技術上講它屬于兩足機器人,因為它的腿是成對工作的。康奈爾大學研究團隊介紹說,“漫游者”的步法也許并不優雅,但它走2萬步所花掉的電費僅為1美分。
  • 量子纏繞技術中的一個重要概

    2011-02-15 12:54:37

      念英、日、加、德四國科學家最近首次在硅元素中完成了100億個量子位元的量子纏繞,而該研究取得的突破預示著超高速量子計算機的誕生離我們越來越近。
      量子位元是量子計算的基礎單位,相當于傳統計算機中的“0”和“1”。據參與這項研究的多國專家組稱,這項有關硅應用的科研成果能夠與現有技術產生重要應用。基于量子位元的超高速量子計算機能夠一次性針對同一問題測算多個不同答案,而基于二進制算法的傳統計算機則只能同時進行一個動作。
      量子纏繞技術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是:粒子能夠被串連成一種結構,在這種結構中,一個粒子狀態的改變會立即影響另一個粒子,即便這兩個粒子之間相隔數公里也不例外。
      研究組成員、來自牛津大學的斯蒂芬妮·西門斯介紹說:“觸發纏繞過程的關鍵是用強力磁場和低溫將‘轉子’排成整齊的序列。我們首先利用強力磁場和低溫條件在植入硅晶體中的磷原子的核外電子和原子核之間制造量子纏繞。這一過程將同時在大量磷原子上進行。核外電子和原子核共同構成了一個小磁體,每一個小磁體都能呈現一點量子信息。只要控制方法得宜,這些小磁體之間就可以通過精密測算的微波和射頻脈沖進行互動。”
      牛津大學的約翰·莫頓博士表示:“在硅元素中精確制造出100億個量子纏繞標志著我們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我們現在所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將這些量子纏繞連接起來制成硅質的、可升級的量子計算機。”
      這項研究成果已公布在《自然》雜志上。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