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開了中國廢五金走私第一案的內幕

    2012-02-16 21:42:42

    揭開了中國廢五金走私第一案的內幕
      一個涉案金額高達4億元,以出借《環保證》,通過簽訂虛假合同,進行價格瞞騙走私廢五金的跨國走私鏈條被南京海關斬斷。今天,南京海關有關人士向。
      運籌帷幄果斷出擊

      2008年9月25日23時許,南京海關緝私局會議室裏,常州海關緝私分局案件彙報會已持續了數小時,兩級緝私警機構醞釀的一項重大決策已接近尾聲。

      經過各路線索的彙總分析,南京海關緝私局劉副局長當即決定:“啓動案件條件已經成熟,主要犯罪嫌疑人眼下都集中在國內,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一天也不能耽誤!”爲此,南京海關緝私局連夜調兵遣將開展抓捕行動。

      根據犯罪嫌疑人藏匿地點及證據持有人名單,緝私警察兵分五路,北上京城,南下台州,西赴蕪湖,東抵上海,常州當地也張網以待。
      最先落網的3號人物張某當時棲身于蕪湖某酒店內,正在准備著一份購銷合同,幻想著安徽市場即將給他帶來的豐厚利潤。埋伏多時的緝私警察在服務員打開房間的一刹那,飛身而入,還沒等張某醒悟過來,就將其戴上了手铐,隨即切斷了電腦、手機的對外聯系。
      第二天,黃某走出自家別墅,邊走邊打手機,早已埋伏在附近的緝私警察迅速緊跟上前,相距僅有兩三米遠時,只聽見他在焦急地詢問已被抓獲的犯罪嫌疑人張某的下落,其身份暴露無疑,緝私警察一擁而上……

      在隨後兩個多月的時間裏,緝私警察乘勝追擊,戰果不斷擴大,涉案犯罪嫌疑人一一歸案。

     早在2008年初,常州海關緝私警察就在A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在偌大的廠區內,2號、6號車間車水馬龍,一派生意興隆的景象,而其他場所卻是冷冷清清,門可羅雀。這一反常的現象,引起了緝私警察的懷疑。

      經偵查,緝私警察進一步掌握到A在經營過程中,存在借賣廢五金進口許可證(俗稱《環保證》)的事實。A老板張某正是通過借證、賣證,先後招來了兩批經營廢五金的大主顧,承包了本6號、2號車間,這些人利用張某的《環保證》及進口權,大肆進行走私活動,而張某則按每噸貨物50元的價格收取“服務費”。

      A再根據蔣某提供的進口廢五金品名、數量、報關價格等數據,制作虛假的報關用合同、發票,並將制作好的假單證,傳遞給上海的物流用于辦理通關手續。真實價格與報關用發票價格之間的貨款差額,包某則通過地下錢莊、A等渠道非法付彙。據統計,在2006年4月至2008年6月期間,蔣某、包某先後進口貨物價值2。5億多元,低報價格達1。5億元左右,涉嫌偷逃應繳稅款人民幣1400余萬元。

      2006年9月,美籍華人黃某來到常州A,洽談租賃A2號車間進行承包經營。對于A老總張某來說,黃某並不陌生,因爲黃某原來就是6號車間承包人蔣某的國外供貨商之一。

      2008年4月,又一名嫌疑人丁某也加入了廢五金走私隊伍之中。短短兩個月內就先後完成了14筆交易,偷逃應繳稅款人民幣100余萬元。

      更耐人尋味的是,不僅黃某從供應商轉變爲集買賣角色于一身,而且作爲貨運代理的上海某國際物流的趙某、牟某等人也被這深不見底的利潤所誘惑,由最初代辦通關手續,發展到後來與蔣某合夥,直接參與廢五金買賣經營,從而賺取更多的非法利潤。

      近年來,境外廢物非法進入我國並造成環境汙染的現象時有發生。國家爲防止環境汙染,規範進口廢物原料的進口行爲,加強對廢物原料進口的環境管理,要求進口商需憑《中華人民共和國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俗稱《環保證》方可進口。

      《環保證》需要在環保部門備案,具有固體廢物分解能力資質的企業方可領取,且每年進口數量有一定限制。部分擁有《環保證》的企業由于生産規模的限制,不能足額使用《環保證》的進口數量,而有的具有廢五金加工能力和意願的企業和個人卻因沒有《環保證》而無法從事進口業務。

      本案中擁有《環保證》的A企業,正是以每噸50元左右的價格將該證借予他人進口使用。由于廢五金價格變動大,生産風險也大,部分企業完全放棄其自身生産能力,靠出借證獲取穩定的非法收入。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