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改“中文”為“華語”“漢字”_資訊_PERCENT (WEB) - 發布 - 掌握 - 您對時事的觀點

資訊內容

台灣改“中文”為“華語”“漢字”

發佈時間: 2008-2-14 22:06    作者: 林楠森    信息來源: BBC
字體:        | 上一篇 下一篇 | 列印

台灣教育部在修定中小學的課程綱要中,將台灣使用的繁體中文統一稱為漢字,並將中文統一稱為華語文。

中小學的課程綱領對於語文稱謂的修改,僅限於原稱“國語文”的課綱,其它像是歷史地理等課綱則並未作修正,該課綱預計最快在2010年實施。

雖然中文將改稱“華語文”,不過目前在台灣小學的“國語課”以及中學的“國文課”,仍將維持原有的稱謂,而不會改稱華語文課。

這些課程除了名稱不變外,新修定的課程綱要未改變其課程結構與上課時數,但對目前佔初中教科書比例較大的文言文,則訂出了漸進方式且不超過35%的原則。

除了語文的稱謂改變外,在新的課綱中原稱“中華文化”將改稱為“本國文化”﹔原稱“鄉土語言”則將改稱為“本土語言”。

“非去中國化”

國語文研修小組召集人陳萬益表示,國語文相關的用語過去很不一致,為避免混淆,才會將其改為一致的稱法,與去中國化無關。

過去台灣曾長期將中文字統一稱為“國字”,中文則稱為“國語”﹔但隨著多元文化與本土意識興起,對這些語文的稱謂有更多的不同的稱法。

以中國大陸所稱的普通話為例,近年台灣來有不少人將其稱為北京話﹔而過去僅以普通話為限的國語,近年來也加入了閩南語,客語,以及原住民語等語言。

陳萬益說,目前台灣許多用語混淆,這有待未來教育部的國語推行委員會,以及立法中的“語言平等法”厘清。

他表示,這次用語的修訂是給編教科書的人看,雖然書商所編的中小學課本可能會與課綱採取一致用法,但不會規範到語文外的教科書。

課綱審查委員林麗純則表示,中文指的是中國地區使用的文字,但現在中國大陸已改用簡體字,因此將台灣使用的繁體中文改稱為漢字。

台灣過去除了將普通話稱為國語外,也將中國傳統的水墨畫,統傳音樂,以及京劇等統一稱為“國畫”“國樂”“國劇”﹔但近年來這些稱法已不再統一。


中文今後只能叫“漢字”?
中文今後只能叫“漢字”?


TAG: 中文 華語

查看全部評論(0)我來說兩句

評分: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