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反恐戰 方興未艾_資訊_PERCENT (WEB) - 發布 - 掌握 - 您對時事的觀點

資訊內容

全球反恐戰 方興未艾

發佈時間: 2011-5-05 23:10    作者: 胡瑞舟    信息來源: 中國時報
字體:        | 上一篇 下一篇 | 列印
 冷戰結束後,正當西方社會思考如何將自由民主風潮散播至第三世界時,未料這些地區的極端主義者,卻把非傳統安全威脅帶入西方國家。二○○一年恐怖主義集團基地組織,在美國本土心臟地帶引爆九一一事件,不少人認為世界在當天上午已經改變,更認為該事件是安全、戰略、戰爭和歷史等眾多議題的分水嶺。

     美國宣稱擊斃九一一恐怖攻擊主謀、基地組織首腦賓拉登,雖然細節仍有爭議,其實也勾勒出歷史的新頁。歐巴馬認為,世界將因賓拉登死亡而變得更安全;然而,美國舉國歡騰「正義終得伸張」之時,世界各地卻提高安全警戒,賓拉登或已為其狂妄偏激的行徑償命,基地組織則已吹響復仇的號角。反恐戰爭擒賊擒王,主謀首惡伏法當然必要,但後賓拉登時期恐怖組織和攻擊的消長,才是關鍵所在。

     美國前國防部長倫斯斐任內曾說:「我們每天所捕獲、斬除、嚇阻或勸退的恐怖分子,是否比偏激宗教和恐怖團體所招募、訓練和部署對付我們的恐怖分子為多?」點出了問題的癥結。就遑論美國國會統計自九一一迄今,美國在全球反恐戰爭上耗費了一兆二千八百三十億美元,超過韓戰與越戰軍費總和;國土安全部今年的預算,亦達五百六十三億美元。

     尤其,在西方高科技掛帥的未來,歐美各國將與對日內瓦公約和人權毫無所悉、甚或漠不關心的一群殘酷「聖戰士」交鋒,戰爭的型態、戰略、戰術和戰法的演變,更是深值關注。西方國家總結戰史經驗教訓,體悟爭取廣大民心有利於贏得戰爭勝利與目的,因而一定程度上會尊重武裝衝突法。在此同時,恐怖主義則將毫不留情,不惜造成敵方部隊或民眾的大量傷亡,因為這種魯莽的行徑與形象在其家鄉甚有賣點,媒體爭相報導亦有利宣傳。

     歐美國家領導人的擔心,並非空穴來風。國際間防止核生化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擴散的機制,常有鬆散疏漏。例如,前蘇聯解體後核武遭盜賣,已經成為好萊塢多部電影題材;少數擁核仇美國家暗地輸出核武、導彈和技術,國際時有報導;巴基斯坦核彈之父阿布杜.坎(Abdul Q. Khan)被指控成立核武黑市,貨樣齊全宛如百貨賣場;組裝髒彈的科技知識從網路即可下載,有心人士更不難就地取材製造。歐巴馬去年四月曾指出,美國當前國家安全的最大威脅是核子恐怖主義。

     戰爭不僅限於兩國或集團國家間的武裝衝突,戰爭的定義已經在新舊世紀之交蛻變;恐怖主義和暴亂攻擊,已被視為戰爭的範疇。包括哈佛大學奈伊教授在內、研究戰爭衝突的多位著名學者專家都已強調,諸如游擊戰士、種族鬥士、宗教文化激進分子、國際犯罪幫派組織、跨國恐怖集團等「非國家行為者」(non-state actors),已悄然成為戰爭的要角。舉凡盧安達種族屠殺、蘇丹達佛民族衝突、九一一恐怖攻擊、阿富汗與伊拉克境內的暴亂、中東茉莉花革命,都是典型案例寫照。

     在這些被稱為「後現代」或「第四代」的戰爭中,武裝衝突樣式繁多;尤其傾向以低科技的非正規型態方式進行作戰。九一一事件揭露超級強國仍有罩門,未來的恐怖攻擊自然指向強國的阿基里斯腳踵致命要害。戰鼓早已擂動,潘朵拉的盒子也已經開啟。探研未來戰爭,諸如太空、網際網路珍珠港事變等第四、五維戰爭名詞,已穿過歷史時空迴廊在不遠的前方,它們的負面效應絕不比核生化及輻射武器遜色。賓拉登曾經威脅:下一回合的攻擊,將使美國人「忘記九一一」;在西方國家巧實力尚難立竿見影之際,情報與防處作為將左右事態發展。(作者現役陸軍少將,並在政治大學外交所講授戰略研究)

TAG: 反恐 方興未艾

查看全部評論(0)我來說兩句

評分: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