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曆

« 2024-05-03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統計信息

  • 訪問量: 148
  • 日誌數: 5
  • 建立時間: 2011-02-18
  • 更新時間: 2011-02-23

RSS訂閱

名人故事、名人創業、青年勵志等。

我的最新日誌

  • 一個改變愛因斯坦的故事

    2011-2-23

      愛因斯坦小時候十分貪玩。他的母親常常為此憂心忡忡,再三告誡他應該怎樣怎樣,然而對他來講如同耳邊風。這樣,一直到16歲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并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這樣的:
      “昨天,”愛因斯坦父親說,“我和咱們的鄰居杰克大叔清掃南邊工廠的一個大煙囪。那煙囪只有踩著里邊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終于爬上去了。下來時,你杰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面,我還是跟在他的后面。后來,鉆出煙囪,我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臉上全都被煙囪里的煙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你杰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臟得像個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見我鉆出煙囪時干干凈凈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干凈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還以為你杰克大叔是個瘋子呢。”
      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了,鄭重地對他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癡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愛因斯坦聽了,頓時滿臉愧色。
      愛因斯坦從此離開了那群頑皮的孩子們。他時時用自己做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于映照出生命中的熠熠光輝。
      盲目地與別人相比較,以為自己比身邊的人聰明就滿足了,或者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就沮喪了。這多么愚蠢啊!每一個人都有其不同的人生目標和生活方式,自己才是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最可靠的人生向導。
  • 自始至終的愛

    2011-2-23

      他祖孫八代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偶爾進城,看那高樓林立的城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他知道了做一個城里人的悠閑和自得,但他想那不是自己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他發現自己的兒子是那么聰明,他突然意識到了,應該讓自己最喜歡的大兒子成為一個城里人,讓他過上比自己好的日子。要想把兒子培養成為一個城里人,最簡單(當然也可能是最困難)的方式足讓兒子上大學。
      一大家子人,只靠他和妻子種那20來畝薄田,收入只夠糊口。但是為了培養兒子,他四處舉債,硬是把兒子送到了城里的重點中學讀書。
      爭氣的兒子沒有辜負他。 2000年,兒子終于考上了北京大學。這時,他已欠下了近10萬元的債務。
      兒子在學校的一切活動他都全力支持,只是兒子提出要登山時,他猶豫了,但是也只是猶豫,最后他還是答應了兒子,借錢寄給兒子作為登山的費用。因為,那是學校的一個集體活動,他不能讓學校的老師和同學說兒子不愿參加集體的活動。可是,兒子這—去就沒有回來。當學校把他和妻子請到北京后,告訴他們,孩子們遭遇了雪崩……他悲痛欲絕。
      幾位遇難學生的家屬向校方提出了一些要求,家屬們商量:學校是有責任的,我們要盯住校方,讓他們滿足我們的要求。大家一次次地向校方交涉,雙方僵持著。學校分別找幾個家長談話,勸說他們后事處理完了,回去吧。遇難學生家屬代表與大家商定:不滿足我們的要求,絕不離開。可是,當學校宣布一切后事處理完畢后的第二天,他領著妻子,沒有與任何人打招呼,便悄悄地離開了北京。
      剛到家,北京的電話就打來了,是家屬代表,“你怎么能走呢?你怎么能偷偷地不告而別呢?孩子們的事不能就這樣完了,而且你兒子是最冤的一個,他不該死,他本來不是A組的,是C組的后勤,是臨時換上沖頂的。你說學校沒有責任嗎……你難道不知道,我們堅持下去,他們就會答應我們的條件,你那些欠款一下子就可以還清了……你這樣做是為什么?難道你不愛自己的兒子嗎?”他哽咽著說,“你愛兒子,我也愛兒子,正是因為我太愛兒子了,我才這樣做的。因為、因為孩子在學校表現得那么優秀,學校領導、老師和同學,上上下下對兒子印象那么好,我擔心我們這樣與學校僵下去,對兒子影響不好……”
      對方什么話也沒有再說,一會兒,電話掛斷了。
      不久,那些家長們也離開了北京。遇難者家屬與校方的沖突就這樣解決了。
      這位家長就是北京大學山鷹社在希夏邦瑪西峰遇難的學生之一張興佰的父親張清春——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梅里斯區腰店村的—位普通農民。
  • 高爾基跟列寧鬧翻

    2011-2-23

      高爾基被前蘇聯當局譽為“無產階級文學之父”,也跟列寧有 “偉大的友誼”,但從克格勃檔案里看,高爾基與這位俄國“革命之父”之間發生過多次觀念和政治沖突,幾乎鬧到決裂地步。高爾基稍有搖擺,列寧就會批評他,高氏則報以詼諧一笑:“我知道我是一個很差勁的馬克思主義者。說來說去,我們這些藝術家都有那么幾分傻勁兒……”。十月革命發生后,高爾基被事實震駭,在《新生活報》 (左派孟什維克辦的日報,1917年4月在彼得堡出版)發表文章,公開反對布爾什維克奪取政權,認為這是俄羅斯的悲劇和毀滅,由此,1918年夏列寧則以一紙命令關閉了這家報紙。第二屆共產國際代表大會開幕時,列寧評論高爾基為此次會議寫的文章“毫無共產黨人氣味,卻有濃厚的反共性質。因此,這種文章絕不能在雜志上發表。”
      到了1920年上半年,他們之間幾乎斷交,高爾基在列寧五十壽辰之際,把他同彼得大帝相比,說:“看見這個偉人,總讓人有那么一種恐懼,他隨心所欲地擺弄我們這個星球上的歷史杠桿。”1922年, 秘密警察第七部在暗中準備整肅高爾基,他們從高氏的朋友和熟人那里收集證據。此時,列寧和契卡總頭目捷爾任斯基依然在世。
      列寧和高爾基最后一次見面是在1920年10月20日,關于此次相見,有過一些戲劇化的描述,如電影《帶槍的人》(1938年)。這次相聚也是分手,列寧一再要高爾基移居國外:“如果你不走,那么我們就不得不送你走了”。
      這是對持不同見解者的一種驅逐方式,兩年之間有數十位知識分子被驅逐出國。可是蘇共卻不讓另一些需要出國的人走,1921年詩人布洛克重病,高爾基一次次催促列寧和盧那察爾斯基放布洛克去芬蘭治病,但詩人還是在得到護照前去世了。18天后,即8月25日,另一位詩人尼古拉·古米廖夫被處決,罪名是白衛分子,盡管根本沒有證據,高爾基對此案的求情同樣毫無作用。這兩位詩人的死亡,開啟了作家受害的時代。
      1921年10月8日,高爾基寫信跟列寧告別,離開蘇聯去了歐洲。 1922年夏他在德國北部一個小城,得知俄國社會革命黨的領袖們正在莫斯科受審,7月1日寫給蘇維埃政府首腦里科夫:“親愛的阿列克謝 :如果對社會革命黨人的這場審判以謀殺告終,那么這將是一件有預謀的罪惡謀殺。我請求你把我的觀點告訴托洛茨基和其他人。我希望這不會使你驚訝,因為在整個革命期間,我已經向蘇維埃當局一千次指出,在我們這個充滿文盲、沒有教育的國家里,毀滅知識分子是愚蠢和犯罪行為。我現在堅信,如果社會革命黨人被殺害,這一罪行將會使俄國在道德上自絕于社會主義歐洲。高爾基”。他7月3日也寫信給法朗士,希望在歐洲喚起公眾關注此事,流亡國外的孟什維克人士 主辦的雜志發表了高爾基這封信。兩封信都保存在克格勃總部。他寫給法朗士的信產生廣泛影響,驚動了克里姆林宮。列寧稱高爾基的信“卑鄙”,托洛茨基則指示《真理報》“就作家高爾基,寫一篇措辭溫和的文章,搞政治的人不會把這種文人放在眼里,要用外文發表”。一篇題為“幾乎墮落到極點”的措辭嚴厲、猛烈批判高爾基的文章說:“從這種政治聲明可以看到,身在國外的高爾基在危害我們的革命。他的危害極大……”。但也許是高爾基的呼吁起了效果,蘇共中央執行委員會批準了革命法庭通過的死刑判決,卻沒有執行死刑。
  • 張愛玲經典愛情語錄

    2011-2-23

      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遲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輕輕地說一句:“哦,你也在這里嗎?”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
      我要你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是等著你的,不管在什么時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么個人。
      愛情本來并不復雜,來來去去不過三個字,不是“我愛你,我恨你,”“便是算了吧,你好嗎?對不起。
      失望,有時候也是一種幸福,因為有所期待所以才會失望。因為有愛,才會有期待,所以縱使失望,也是一種幸福,雖然這種幸福有點痛如果我不愛你,我就不會思念你,我就不會妒忌你身邊的異性,我也不會失去自信心和斗志,我更不會痛苦。如果我能夠不愛你,那該多好。
      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如果情感和歲月也能輕輕撕碎,扔到海中,那么,我愿意從此就在海底沉默。你的言語,我愛聽,卻不懂得,我的沉默,你愿見,卻不明白。
      你問我愛你值比值得,其實你應該知道,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
      我喜歡錢,因為我沒吃過錢的苦,不知道錢的壞處,只知道錢的好處。
      能夠愛一個人愛到問他拿零用錢的程度,都是嚴格的考驗。
      對于不會說話的人,衣服是一種語言,隨身帶著的是袖珍戲劇。
      要做的事情總找得出時間和機會;不要做的事情總找的出藉口。
      如果你不調戲女人,她說你不是一個男人;如果你調戲她,她說你不是一個上等人。
      回憶永遠是惆悵。愉快的使人覺得:可惜已經完了,不愉快的想起來還是傷心。
      一個知己就好象一面鏡子,反映出我們天性中最優美的部分。
      替別人做點事,又有點怨,活著才有意思,否則太空虛了。
      書是最好的朋友。唯一的缺點是使我近視加深,但還是值得的。
      一個人在戀愛時最能表現出天性中崇高的品質。這就是為什么愛情小說永遠受人歡迎——不論古今中外都一樣。
      人因為心里不快樂,才浪費,是一種補償作用。
      我要你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是等著你的,不管在什么時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么個人。
      回憶這東西若是有氣味的話,那就是樟腦的香,甜而穩妥,像記得分明的塊樂,甜而悵惘,像忘卻了的憂愁。
      對于三十歲以后的人來說,十年八年不過是指縫間的事,而對于年輕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一般的說來,活過半輩子的人,大都有一點真切的生活經驗,一點獨到的見解。他們從來沒想到把它寫下來,事過境遷,就此湮沒了。
      男人做錯事,但是女人遠兜遠轉地計劃怎樣做錯事。女人不大想到未來——同時也努力忘記她們的過去——所以天曉得她們到底有什么可想的!
      男人憧憬著一個女人的身體的時候,就關心到她的靈魂,自己騙自己說是愛上了她的靈魂。惟有占領了她的身體之后,他才能夠忘記她的靈魂。
      要是真的自殺,死了倒也就完了,生命卻是比死更可怕的,生命可以無限制地發展下去,變的更壞,更壞,比當初想象中最不堪的境界還要不堪。
      太大的衣服另有一種特殊的誘惑性,走起路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人的地方是人在顫抖,無人的地方是衣服在顫抖,虛虛實實,極其神秘。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
      短的是生命,長的是磨難。
      喜歡一個人,會卑微到塵埃里,然后開出花來。
      笑,全世界便與你同聲笑,哭,你便獨自哭。
      碩達無比的自身和這腐爛而美麗的世界,兩個尸首背對背栓在一起,你墜著我,我墜著你,往下沉。
      但是,酒在肚子里,事在心里,中間總好象隔著一層,無論喝多少酒,都淹不到心上去。
      男人徹底懂得一個女人之后,是不會愛她的。
      他看著自己的皮肉,不像是自己在看,而像是自己之外的一個愛人,深深悲傷著,覺得他白糟蹋了自己。
      女人還沒得到自己的一份家業,自己的一份憂愁負擔與喜樂,是常常有那種注意守侯的神情的。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善良的人永遠是受苦的,那憂苦的重擔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因此只有忍耐。
      深情是我擔不起的重擔,情話只是偶然兌現的謊言。
      我愛你,為了你的幸福,我愿意放棄一切--包括你。
      小小的憂愁和困難可以養成嚴肅的人生觀。
      女人……女人一輩子講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遠永遠。
      無用的女人是最最厲害的女人。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發現自己愛的人正好也愛著自己。
      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一首最悲哀的詩……生與死與離別,都是大事,不由我們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們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們偏要說:‘我永遠和你在一起,我們一生一世都別離開’。——好象我們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聽到一些事,明明不相干的,也會在心中拐好幾個彎想到你。
      你死了,我的故事就結束了,而我死了,你的故事還長得很。
      你年輕么?不要緊,過兩年就老了對于三十歲以后的人來說,十年八年不過是指縫間的事;而對于年輕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我愛你,關你什么事?千怪萬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
  • 周總理震驚全世界的談話與事跡

    2011-2-23

      1.一位西方記者問周總理:“請問總理先生,現在的中國有沒有妓女?”不少人納悶:怎么提這種問題?
      大家都關注周總理怎樣回答。周總理肯定地說:“有!”全場嘩然,議論紛紛。周總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補充說了一句:“中國的妓女在我國臺灣省。”頓時掌聲雷動。
      這位記者的提問是非常陰毒的,他設計了一個圈套給周總理鉆。中國解放以后封閉了內地所有的妓院,原來的妓女經過改造都已經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這位記者想:問“中國有沒有妓女”這個問題,你自動過濾一定會說“沒有”。一旦你真的這樣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會緊接著說“臺灣有妓女”,這個時候你總不能說“臺灣不是中國的領土”。這個提問的陰毒就在這里。當然周總理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伎倆,這樣回答既識破了分裂中國領土的險惡用心,也反襯出大陸良好的社會風氣和臺灣的對比。周總理考慮問題周密細致,同時又那么快速反應,你不佩服他也難啊!
      2.外國記者不懷好意問自動過濾總理:“在你們中國,明明是人走的路為什么卻要叫‘馬路’呢?”周總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們走的是馬克思主義道路,簡稱馬路”。--------這位記者的用意是把中國人比作牛馬,和牲口走一樣的路。如果你真的從“馬路”這種叫法的來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確也是沒有什么意義的。周總理把“馬路”的“馬”解釋成馬克思主義,恐怕是這位記者始料不及的。
      3.美國代表團訪華時,曾有一名官員當著周總理的面說:“中國人很喜歡低著頭走路,而我們美國人卻總是抬著頭走路。”此語一出,話驚四座。周總理不慌不忙,臉帶微笑地說:“這并不奇怪。因為我們中國人喜歡走上坡路,而你們美國人喜歡走下坡路”。-------美國官員的話里顯然包含著對中國人的極大侮辱。在場的中國工作人員都十分氣憤,但囿于外交場合難以強烈斥責對方的無禮。如果忍氣吞聲,聽任對方的羞辱,那么國威何在?周總理的回答讓美國人領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帶剛,最終尷尬、窘迫的是美國人自己。
      4.一位美國記者在采訪周總理的過程中,無意中看到總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國產的派克鋼筆。那記者便以帶有幾分譏諷的口吻問道:“請問總理閣下,你們堂堂的中國人,為什么還要用我們美國產的鋼筆呢?”周總理聽后,風趣地說:“談起這支鋼筆,說來話長,這是一位朝鮮朋友的抗美戰利品,作為禮物贈送給我的。
      我無功受祿,就拒收。朝鮮朋友說,留下做個紀念吧。我覺得有意義,就留下了這支貴國的鋼筆。”美國記者一聽,頓時啞口無言。-------什么叫自搬石頭砸自己的腳?這就是一個典型事例。這位記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總理:你們中國人怎么連好一點的鋼筆都不能生產,還要從我們美國進口。結果周總理說這是朝鮮戰場的戰利品,反而使這位記者丟盡顏面。也是,想和周總理較勁,門都沒有。
      5.一個西方記者說:“請問,中國人民銀行有多少資金?”自動過濾委婉地說:“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資金嘛?有18元8角8分。”當他看到眾人不解的樣子,又解釋說:“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面額為10元、5元、2元、l元、5角、2角、l角、5分、2分、1分的10種主輔人民幣,合計為18元8角8分……”周總理震驚世界的圖片!中國人一定要看的!中國人一定要看的!不要誤解自動過濾忙忙碌碌,事務主義,他其實至高至圣,是偉大的思想家;不要誤解自動過濾拘謹韜晦,他其實至情至性,常常灑脫不羈;不要誤解自動過濾陰柔委屈,他其實陽剛十足,火辣辣地激蕩奔放;不要誤解自動過濾吞聲忍讓,那其實是大智大勇,最有自知和知人之明……當年有的國家的駐聯合國大使向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提出“憑什么就中國的自動過濾能享受下半旗的待遇,而其他國家的不能?”聯合國秘書長這樣回答他們:你們中間任何一個人只要作到了周的這3點:1,周死后沒有留下一分錢的財產2,周死后無一兒一女3,不留骨灰我一定在你們死后下半旗。
      看著就心里難受堂堂一國總理吃的就幾小碗在想想今天的我們的一些領導們,心里汗顏啊他的自信、他的風度,通過外國人的眼神就能看出來!他被國際上稱為最難對付的政治家。
      這種力量叫人格,這種鞠躬叫盡瘁!
      讓我們鞠三個遲來的躬吧!向我們敬愛的周總理致敬假如你有一絲感動,請你幫忙頂一下,不要讓這貼沉了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