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中期 龍蝦與鮪魚將消失_資訊_PERCENT (WEB) - 發布 - 掌握 - 您對時事的觀點

資訊內容

21世紀中期 龍蝦與鮪魚將消失

發佈時間: 2008-12-07 22:54    作者: 許俊偉    信息來源: 中國時報
字體:        | 上一篇 下一篇 | 列印

     人類對無垠浩瀚的海洋既恐懼又充滿幻想與期待,但自以為對海洋極熟悉的我們,不斷根據有限的所知,擷取海洋資源,用自以為正確的手段保育和利用這個大糧倉。當愈來愈多海洋新知被科學家發現的此刻,人類不僅應重新調整利用海洋資源的方式,更應思索如何面對神祕的海洋。

     前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長、現任正修科技大學講座教授方力行在《中國時報》和國立中央大學主辦的「遇見科學」講座中,根據歷年蒐集的30多篇世界最新的海洋研究結論,點破人類對全球變遷下的海洋竟是如此無知。究竟海洋資源是人類的另個生機或另場生態浩劫,我們應在新知中深刻反省。

     方力行說,海洋一直被視為人類的大糧倉,我們也不斷用各種自認正確的手段擷取海洋資源,但《Nature》雜誌早在2003年就有論文顯示,90%大型經濟魚類剩不到10%;2006年的《科學》(Science)雜誌也說,鮪魚、比目魚和龍蝦等水產經濟性物種,將在21世紀中期消失。

     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統計,2006年全球水產生物總量為1億6000萬噸,其中41%來自養殖,且從1990年以來,養殖漁業產量每年以8%至9%的速度成長。

     事實上,養殖魚業使用的飼料中,20%到50%是魚粉,魚粉是來自來自海洋養分循環生態鏈底層的小魚,大量堆積在占海洋比例很小的沿海大陸棚區,而這片大陸棚也正是優養化、底泥老化、疾病原潛伏和陸源汙染最嚴重的地區。方力行提醒,人類要更謹慎發展海洋養殖。

     沿海養殖發展若受限,別以為深海資源就會是人類的新希望。方力行說,99%的海洋生產力來自表層,而95%的海洋是超過200公尺的深海,其中的海生物數量其實不多。而且,海洋較上層的食物(魚類)都被人類撈走了,下層的生物量也會跟著減少。

     喊得震天價響的海洋生物科技呢?方力行指出,80%的深海物種都是很基礎的微生物,較容易進行基因交換,但當今陸地物種的基因轉移都在爭議中受到限制,如果人類研發海洋生物基因移轉,在沒有山河阻隔的海洋中,新基因物種在海中可能造成後遺症恐怕會更大。

     就算撇開人類關注的海洋資源,他說,去年《Nature》中有1篇研究論文指出,海洋浮游生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其實比我們理解的還大。

     論文指出,工業革命以來大量釋放的二氧化碳,一半以上被海洋吸收,並在浮游生物死亡後沉入海底儲存,如果對深海的干擾造成這些二氧化碳被釋放出來,全球暖化問題會更嚴重。這是人類過去所未曾考慮的。

     方力行認為,海洋新知不斷出現,正反映了人類對海洋的無知如此之大,當我們在開發或宣稱保育海洋的同時,應該認真重新思索:我們用的手段正確嗎?


▲國際知名科學期刊《Science》2年前1篇研究論文指出,由於人類過度捕撈,到本世紀中葉,龍蝦、鮪魚、比目魚等經濟魚種就會消失。
▲國際知名科學期刊《Science》2年前1篇研究論文指出,由於人類過度捕撈,到本世紀中葉,龍蝦、鮪魚、比目魚等經濟魚種就會消失。


TAG: 世紀 龍蝦 鮪魚

查看全部評論(0)我來說兩句

評分: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