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ftware Advice的Christopher Baum觀察14個可能的收購目標,惠普舉起併購大旗,誰是下一個獵物?
我們並不完全認同文中所列舉的每一個併購標的,其中又以思愛普(SAP)為然。買下思愛普並不是個好的策略。看看IBM,她可以教教惠普,為什麼別做這種蠢事。
關於IBM買下思愛普之後可以如何勇闖天下的案子,多年來華爾街分析師寫過的報告,早已不知幾何。我們在稍早前訪問過IBM執司軟體業務負責人Steve Mills關於軟體事業群以及該事業群曾有過的若干敗筆。其中一個,就是他們嘗試進入企業應用領域。為此,IBM在1990年代投入大筆資金,在聚焦中介軟體之前,試圖銷售自家企業軟體。所幸,在這段期間當中,IBM學到一些經驗,變聰明了,開始轉向投注更多心力在IT服務領域;該公司瞭解到,銷售IT服務遠比去賣企業軟體更加賺錢。
以思愛普來說,來自產品授權的收入,每賺入1美元就必須付出9美元在建置、系統整合、營運與管理等服務上。然而,對IBM來說,該公司取得大量思愛普合約,所獲得的利潤卻是思愛普的9倍。那麼,為何還要買下思愛普?透過服務,獲利比賣軟體還快。
回頭來看看惠普,如果最賺錢的業務都不在思愛普,為什麼要買下她?所有服務都需要建置並應用到軟體,思愛普本身也試圖從中獲利。這一點,也正是IBM何以在過去十年間,戮力擴大其IT服務業務,就是希望能夠藉由提供服務獲取更利潤。附帶一提的是,在Christopher Baum的名單裡,有幾家知名公司並不包含在內,像是Tibco Software,緊鄰於惠普總部所在,其軟體與服務利潤均高。
另那麼,換個角度想。假設一個狀況,就是倘若甲骨文(Oracle)與惠普兩家公司合作,是否如虎添翼?或者,光是甲骨文與惠普並不夠,還要再加上昇陽公司(Sun),這樣的組合才能與IBM匹敵,在主要的IT與服務領域競爭。
而這樣的併購模式或許並非絕不可行,畢竟惠普公司前任執行長Mark Hurd現在任職於甲骨文公司,或許因為這個緣故,雙方的整合將會更加容易。只是,在這之後,或許甲骨文創辦人暨執行長Larry Ellison會把惠普公司個人電腦與印表機業務獨立出去,然後再買下Salesforce,把Marc Benioff請來當甲骨文下一任執行長。
惠普股票交易價為每股42.61美元,約較一年前的52.35美元減少了10美元。惠普的市值為905億美元。甲骨文公司的股價在過去六個月以來,呈現強勁成長的態勢,從25.38美元上升到週一(3/14)收盤時的31.91美元。甲骨文目前市值為1,596億美元。
(ZDNet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