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心得] 馬祖藍眼淚是什麼?海大證實為「夜光蟲」
本帖已經被作者加入個人空間
海豚
新手上路
Rank: 1


UID 34
精華 0
積分 193
帖子 35
威望 0
P幣 64 $
經驗 94 點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00-1-8
來自 無污染海洋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6-7-11 15:17  資料  個人空間  主頁 短消息  加為好友 
馬祖藍眼淚是什麼?海大證實為「夜光蟲」

近年來在馬祖地區掀起一股「藍眼淚」的觀光熱潮,每逢春夏之際在馬祖沿岸、坑道的海面上發出夢幻的藍光,讓觀光客為之瘋狂的「藍眼淚」究竟是什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研究團隊透過單離培養的技術,證實馬祖「藍眼淚」中的發光生物之一就是「夜光蟲」。
 
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表示,在劉增應縣長、陳雪生立法委員及張永江議長的支持下,海大馬祖校區將於2017年招生,新設立3個科系(海洋生物科技系、海洋經營管理系、海洋工程科技系),學生3年在基隆校區,1年在馬祖校區學習。為了協助馬祖地方產業的發展,同時希望學術研究與地方文化與生態結合,海洋大學海洋中心在教育部五年五百億頂尖大學計畫經費支援下推動「馬祖海域海洋生態整體調查計畫」,希望解開「藍眼淚」之謎。
 
劉增應縣長表示,未來縣府每年將提供每位在海大馬祖校區念書的學生一萬五千元的獎學金跟生活費。張校長也強調海大也會補助在馬祖校區的學生每月一次往返馬祖基隆的船票,同時也會安排校本部的學生到馬祖擴大社團活動。
 
張校長說,目前研究團隊率先針對馬祖地區特殊自然景觀藍眼淚進行研究,證實「夜光蟲」就是馬祖「藍眼淚」中的發光生物之一,同時已經掌握人工繁殖的關鍵技術,未來可發展成人工藍眼淚做為觀光或文創產業用途,同時透過長期觀測也可以做「藍眼淚預報」,促進當地觀光發展。
 
由海大海洋中心主任蔣國平率領的研究團隊,今年四月起在「藍眼淚」經常出現之介壽澳口沿岸水域進行採水,利用毛細管在解剖顯微鏡下將發光生物進行單離培養,目前已經成功單離培養出夜光蟲,證實夜光蟲就是馬祖「藍眼淚」中主要的發光生物之一。
 
另外,研究團隊也利用20 µm(微米)浮游生物網進行採樣,將發光水域之浮游生物完全收集,並將其DNA全部萃取出來,再利用次世代定序技術,將所有發光相關蛋白基因找出來,包括發光素氧化酶(luciferase)和發光素接合蛋白(luciferin binding protein),與現有資料庫中相關序列資料進行比對,希望進一步了解馬祖「藍眼淚」究竟是那幾種發光生物所形成。
 
蔣國平主任說,夜光蟲(Noctiluca scintillans)是一種異營性渦鞭毛藻(dinoflagellate),為一種單細胞原生生物。分類上來看夜光蟲僅有一種,全世界不同海域的夜光蟲均屬於同種生物。夜光蟲細胞呈透明球形,直徑200-2000μm。腹面後端有一凹下縱溝,在此形成口部,口部之前有一小鞭毛,鞭毛前有一大觸手,觸手上具有黏膜。觸手用來抓取食物,再將食物送入口部並在體內形成食泡,食泡會分泌消化酶,食物在其內進行消化。夜光蟲雖然缺乏游泳運動能力,但可藉由浮力在水表層生活。其攝食餌料範圍由細菌到魚卵或仔稚魚非常寬廣。早期研究認為其非常貪吃遇到什麼吃什麼不具餌料選擇性,但目前了解比較愛吃矽藻與綠藻。馬祖發現之夜光蟲屬於分布於熱帶、副熱帶與溫帶沿岸水域的紅夜光蟲。
 
海大海洋中心助理研究員蔡昇芳解釋夜光蟲的發光機制,他說,夜光蟲發光的部位在細胞膜上,每隻大約含有104(10的4次方)個發光源,每個發光源由三部分所組成,大小為0.5-1.5 µm。包括「發光素氧化酶(luciferase)」,此為一種氧化酵素,接著需要有「發光素接合蛋白(luciferin binding proteins)」去抓住「發光素(luciferin)」,發光素為一可被氧化放出能量之物質,發光素氧化酶會氧化發光素放出藍色生物光。
 
蔡昇芳助理研究員強調,夜光蟲每個光源大約可放出105(10的5次方)個光子,受到刺激後發光大約僅能持續80 msec(毫秒),也就是說夜光蟲發光是一閃即過,並不是像照片上看到整個海面均為藍色之長期曝光影像的效果。在沒有光害的條件下,坐在船上可以看到,船破浪前進時船隻兩側有許許多多藍色螢光小光點散布。
 
蔣國平說,由於未進行完整的科學調查,馬祖地區藍眼淚出現時間很難給一個肯定說法,對於其出現原因也很難給一個定論。但一般說法「藍眼淚」會在四到五月間開始出現,到九到十月間結束。基本上當風吹向海岸時,會讓表層之夜光蟲向海岸線集中,形成藻華現象。同時也發現強降雨使海洋環境產生劇烈變動時,夜光蟲族群數目會大量減少。
 
蔣主任說,馬祖位於閩江河口生態系,在此一富營養河口生態系中,夜光蟲出現或形成藻華為一正常海洋生態現象。由於日照條件及營養鹽帶動植物性浮游生物之成長,特別是矽藻。豐富之餌料促使夜光蟲能充分攝食,進而快速成長使族群數量急遽增加,所以在許多沿岸生態系均可發現此種矽藻與夜光蟲之藻華輪替現象。馬祖當地將夜光蟲藻華稱為「丁香水」,相傳看到這種生物大量出現,以它們為食物的丁香魚群就會大量出現。


訊息來源: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196964.aspx

 

長知識 ^_^

附件:





頂部
 



當前時區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11-26 01:41

    Skin By D-XITE.COM™  Powered by Discuz! 5.5.0  © 2007 Skin By D-XITE™
Processed in 0.026276 second(s), 6 queries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PERCENT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