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小社論 總統大選甫落幕,學術界即傳出解凍油電價格論調,甚至有一次漲足主張。不論是基於凍結油電價格作為助選工具的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或是回歸市場機制,油電價格一解凍,如果加加上其他蠢蠢欲動的鐵路車票及水電價等公共設施漲價部分,國內物價掀起新一波暴漲潮已難避免。
扁政府當初凍結適用油電價格浮動機制,最主要的理由是減輕消費民眾負擔,如此的考慮坦白說也有幾分道理,因為連續幾個月的每周調整汽柴油價格,不但計程車司機抱怨連連,即使一般上班階級也大喊吃不消。然而,凍結油電價格不但違逆市場機制,也製造了中油台電的鉅額虧損,輿論界更批評偏袒用油量大的富人。
然而,若細觀學術界的說法,主要是向新政府建言,果爾,解凍最快也要在五月下旬。從今日社會各界開始討論、臆測油價可能一次每公升大漲四元,到新政府運作真正解凍還有六十天期間,油水電可能大漲的預期心理將衝擊整個台灣,刺激所有商品、服務費用上揚,馬蕭真正就職時,物價野火可能已經燎原。
不管從市場機制、節約能源、國家財政,以及社會公平正義角度考慮,油電價格繼續凍結、防堵似乎沒有道理。至於上漲方式,採取分段上漲徒然延長痛苦,不如一次漲足。但必須提醒政府及油電主管機關者,國際原油、工農產品等原物料價格似乎出現回檔趨勢,這一部分應該納入計算,以免過猶不及。
主計處昨天公布一月薪資統計,不包含加班費、年終等的額外收入,上班族每月固定領到的經常性薪資,是3萬7286元,年增率1.72%,但扣除物價因素後的實質經常性薪資則較上年同月減少426元,是連續第五個月呈現實質經常性薪資負成長現象。二月消費者物價成長率高達3.89%,薪資成長應續為負數。
主計處第四局副局長黃建中表示,一月經常性薪資成長率1.72%,是近6年來次高,96年全年平均經常性薪資成長率也有1.77%,是近7年來最高,就單月與上年同月比較的增幅,已連續20個月超過1%,顯示經常性薪資呈穩定成長。
但是,消費者物價成長率卻呈現「不穩定的高成長」,從去年9月的3.11%起漲後,連續5個月來維持在2.96%至5.33%的高檔,壓過同期經常性薪資1.6至2.8%的成長率。
結果,近來實質經常性薪資在去年8月最後一次出現1.19%的正成長之後,就開始轉為負成長一至三個百分點,一月實質經常性薪資較上年同月減少426元,是連續第五個月出現負成長。二月物價成長率逼近4%,薪資要正成長有困難。
黃建中強調,經常性薪資已連續20個月成長率超過1%,雖然幅度不大,但起碼呈現穩定成長,維持在2%上下,未來除非國內需求大幅增加、或是廠商獲利大增,給員工多加薪,否則成長幅度應很穩定。
然而根據主計處對今年上半年的消費者物價成長率預估,連續兩季幅度在3%左右,超過經常性薪資「穩定的2%」,上半年要正成長都有困難。去年全年實質經常性薪資負成長,是四年內第三度負成長,今年物價驚驚漲,薪資正成長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恐怕成為馬英九執政後最嚴厲挑戰。
主計處資料顯示,一月工業及服務業受雇員工每人月平均薪資,包含年終及加班費為6萬7443元,是因廠商陸續發放年終及績效獎金,致較上月增加50.8%。黃建中表示,如果與上年同月比較,也增35.86%,主因是受春節效應影響(去年春節於2月17日至25日,今年於2月6日至11日),廠商發放年節及績效獎金月份不一所致。
中國時報 2008.03.26
國庫埋單2000億 照顧了誰?
呂紹煒/特稿
政府決定堅持油、電凍漲政策,到五二○之後再由新政府決定是否該解凍;行政院不斷強調是要照顧一般民眾,院長張俊雄還說出是要「建立公平正義的社會」,但深究這項政策到底照顧了誰,就知道這是一個不公不義的政策。
如油電持續凍漲,中油、台電,一年大概要慘賠近二千億元;換句話說,這兩千億元仍是國庫埋單。兩千億元,能作多少事?清寒學生的營養午餐,一年只要五、六億元;不景氣中,難以募款的慈善團體與非營利團體,一年只要多個上千萬元,就要喜極而泣了。失業勞工救濟金,如能多個幾百億元挹注,提高對失業者的救濟,保證燒炭自殺悲劇可少許多。現在,這兩千億元不見了。
那麼,誰受惠者?用油用電越多者,接受的補貼越多。開車愈大、用電愈多,受惠愈多,至於用油與電的企業大戶,更不在話下。但若你是小老百姓出入搭乘大眾捷運系統,那對不起,你很難從政府凍漲油電的「德政」中受惠。這般政策與結果,是否離張揆口中的「公平正義的社會」越來越遠了呢?更何況,油電價凍結不反應正常價格,節能行為與節能產業更無從落實。
經長陳瑞隆釋出不該續凍的話,是專業考量;張院長續凍的決定,是政治考量,大家算是「各安其位」。最好請經部正式上文給政院請求解凍,大家白紙黑字釐清責任,至少讓大家知道這爛攤子到底是誰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