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藉鋒利的牙齒和龐大的體型,暴龍科(Tyrannosauridae)恐龍可稱得上史前世界當之無愧的霸主。但與此同時,暴龍科恐龍卻擁有與其體型並不相稱的兩隻短小前爪,因而無法像大多數哺乳動物一樣用「雙手」完成諸如覓食、築巢及照顧幼小等工作。
暴龍如何彌補「小短手」的不足呢?科學期刊 Scientific Reports 新近刊登的一篇論文顯示:基於對25年前發現的一份恐龍化石樣本的分析,美國迦太基學院(Carthage College)古生物學家 Thomas Carr 領銜的研究團隊認為,暴龍科恐龍進化出了高靈敏度的鼻嘴結構(Scout),「如同第三隻手」般的面部系統不僅能高效地幫助它們完成獵捕工作,還能在交配時用於向伴侶「表達愛意」。
為了向著名的古生物學家霍納(Jack Horner)致敬,研究團隊把這種恐龍命名為「霍納懼龍」(Daspletosaurus Horneri),又親切地叫它「霍納的嚇人蜥蜴」(Horner's Frightful Lizard)。霍納懼龍同暴龍(Tyrannosaurus rex)一樣同屬於暴龍科,但比自己著名的「堂弟」要早出現約1000萬年,存在於距今約7520萬年至7440萬年前,生活在現今美國西北部的蒙大拿州(Montana)一帶,其體積大約為暴龍的四分之三。
論文第一作者 Thomas Carr 稱霍納懼龍可能沒有嘴唇,因為化石樣本分析顯示,其面部堅硬的塊狀皮膚直接延展到牙齒附近。並且令人稱奇的是,在化石的鼻嘴及額骨部分,分布着大量的三叉神經(Trigeminal Nerve)分支,顯示此類具有超強感官能力的皮膚或許具有比人類手指更高的靈敏度。研究團隊認為,這是暴龍科恐龍成為出色「殺人機器」的關鍵所在。
這次的發現向我們展現了暴龍科恐龍家族的驚人事實:比學校巴士還高大的肉食者,臉部布滿皮廯般的塊狀物,卻能用靈敏的鼻嘴部分捕捉到獵物的所在。
除了獵捕之外,這種高靈敏度的鼻嘴結構或許也有利於暴龍科成員繁衍生息。論文認為,母暴龍可以藉此探測及維護合適的築巢温度,而成年的暴龍也能借用這一能力温柔地守護自己的恐龍蛋,以及在交配時作為「前戲」的一部分互相摩擦臉部。
研究論文同時也指出,這種高靈敏度的感官系統在鳥類與鱷魚等動物中也能看到:它能幫助鳥類進行長距離的定位、讓蝮蛇藉助紅外線識別獵物的體温、令潛伏在水中的鱷魚通過水波的輕微震動來獵捕動物。
歡迎光臨 百分比俱樂部 (PERCENT CLUB) (http://club.100p.net/pweb/bbs/) | Powered by Discuz! 5.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