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tee.com.tw/mobile/NowNews.aspx?nid=20161201005880-260409&ch=lm
大陸有許多製造業生產基地,例如東莞就曾以「製鞋業」享譽國際,但面對人力成本上漲,產業面臨艱難轉型,大陸政府提出「中國製造2025」,推動自動化升級以來,東莞就積極響應,推出許多機器換人的計畫。
為維持以形成的產業聚落、推動產業轉型,大陸中央提出「中國製造2025」,推動產業自動化升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在珠三角地區的製造業城市中,以東莞反應最為熱烈,據東莞市經信局數據,2014年9月到2016年10月,東莞機器換人專案資金項目申報共1485個,預計減少8.7萬名勞工,引發機器人搶飯碗的討論。
大陸中山大學經濟學教授林江分析,目前珠三角的機器換人階段,還停留在低階的機器手臂替換人力,只能代替部分重複在生產線上操作的工人,工廠缺人情況還是存在的,只有產業發展到以中高階智慧機器人替換人力時,才能說「機器人搶飯碗」,否則短期內談機器與人搶工作還有點太早。
林江認為,機器人侵蝕人類工作,也會使人類從重複勞動中解放,去從事更高智能的工作,因此自動化或高端人才的需求還是存在的。
而在推動轉型的過程中,因為機器設備的成本考量,也仍未全面普及。東莞市五株電子行政總監曾國權表示,公司在2012年就開始進行智能轉型,雖然可以減少人力和提升工作效率,但是一些設備初期的成本投入太大了,「動不動就是幾百萬(人民幣)」。他坦言,公司還未全面更換智能設備,就是因為成本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