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楠森
BBC中文部台北特約記者
台灣行政院周一(11月24日)通過一系列經濟振興方案,包括向全體民眾發放消費券,擴大公共建設,推動都市更新,提振民間投資等方案。
台灣政府將以特別條例方式,就這些方案編列特別預算,使得相關的資金籌措不受政府舉債上限的限制,並且避開舉債不得充作經常性支出的規定。
以最受到民眾矚目的消費券來說,預計將對2300萬全民發放,每人3600新台幣,總額約800多億新台幣。
而另一項“擴大公共建設特別條例”則將在四年內進行5000億新台幣公共投資。
農曆年前發放
按台灣政府體制,這一系列措施還需送交立法院通過﹔行政院長劉兆玄說,發放消費券具時效性,將會加強向立法院說明,希望盡速完成立法程序。
發放消費券被視為向全民發放“紅包”,行政院方面希望能在明年1月農曆過年前完成發放。
原本行政院計劃將消費券與擴大公共建設兩案合併由立法院通過,但其中涉及法律與程序爭議,新聞局長與總統府發言人昨夜共同舉行記者會,表示兩案將分開通過。
若以執政的國民黨在立法院佔壓倒性多數來看,這些法案可望獲得通過,國民黨立院黨團說,按時程來推算最快可以在12月通過消費券相關立法。
雖然台灣朝野政黨都不反對消費券,但在野的民進黨主張應該以發放現金的方式,以避免混亂與減少弊端。
台灣政府預計將由印制新台幣的“中央印制廠”製作消費券,並表示消費券是有價證券,若偽造,變造消費券,將以刑法相關規定論處。
挽救民望
行政院提出這一系列方案的理由是台灣經濟增長高度依賴出口,在全球金融海嘯衝擊下,美歐日等經濟增長快速下滑,在國外需求急速萎縮下,提振內需是維持台灣經濟增長必要手段。
執政的國民黨政府此前提出的經濟政見幾乎全部跳票,總統馬英九與行政院長劉兆玄的民意支持度也不斷創下新低,這些措施被視為一方向挽救經濟,另一面也挽救民望。
馬英九上周在接受電視專訪時,首度就經濟政見跳票道歉﹔據行政院主計處估計,台灣經濟將連續三個季度負增長。
發放消費券雖然受到民眾的廣泛歡迎,但經濟學家出身的前監察院長王作榮認為消費券只能產生經濟上替代效果,對實際增加消費沒有作用。
也具經濟學家背景的前總統李登輝則認為,以日本在1999年發放消費券的例子來看並不成功,台灣此舉是否能有效刺激消費,具體要看政府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