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標誌性景觀大笨鐘(Big Ben)星期四(4月10日)迎來150歲的生日。風雨滄桑的150年,大笨鐘記錄了英國歷史,而且是如此的準確,分秒不差!
1858年的這一天,重達13噸多的鐘在倫敦東部的懷特查普爾鑄鐘廠(Whitechapel Bell Foundry)誕生,這就是後來鼎鼎大名的“大笨鐘(Big Ben)”。
鐘是鑄好了,但是怎麼把它懸掛固定在英國議會威斯敏斯特宮(Westminster Palace)呢?
大笨鐘的前世
懷特查普爾鑄鐘廠經理邁克?巴克豪斯(Mike Backhouse)說,這是該廠歷史上鑄造的最大一個鐘,向1858年的同事們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他說:“一個技術性難題是,如何讓鐘的結構足夠堅固,確保13.5噸的銅鑄大鐘不破碎或走時不准。”
為了確保成功,鑄鐘匠在此之前做了一個試驗品,懸掛安裝之後果然出現了破裂,最後不得不被重新回爐鎔化 。
懷特查普爾鑄鐘廠總裁艾倫?休斯(Alan Hughes)說,根據當時的賬本紀錄,鑄造大笨鍾本應花費2,401英鎊,由於第一個測試鐘後來當作廢料回收利用,於是得到了1,800鎊的成本減免,因此,當局因為大笨鐘而支付鑄造廠的造價最終大約只有572英鎊。
大笨鐘的今生
在誕生的第二年,大笨鐘終於懸掛於英國議會大廈的鐘樓,也發出了他的“第一聲啼哭”---- 渾厚而響亮的鐘聲。
在二戰德國納粹轟炸倫敦期間的戰火中,大笨鐘得以倖免,成為英國民眾心中不倒的標誌。
風雨150年,大笨鐘只有在1934、1956、1990和2007年因為機械故障、意外事故或維修等而休息四次。
今天,大笨鐘成為世界各地遊客遊覽倫敦時的首選景點,根據調查公司Yougov最新的調查顯示,大笨鐘再度成為英國人最鍾情的十大景點之首。
但是,很多人將大笨鍾和大笨鐘所在的塔樓相混淆。
嚴格來說,大笨鐘指的就是重達13多噸的鐘,但不少人用“大笨鐘”作為英國議會大廈的整座鐘樓的稱謂,逐漸取代了威斯敏斯特鐘樓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