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第一作者 Thomas Carr
稱霍納懼龍可能沒有嘴唇,因為化石樣本分析顯示,其面部堅硬的塊狀皮膚直接延展到牙齒附近。並且令人稱奇的是,在化石的鼻嘴及額骨部分,分布着大量的三叉神經(Trigeminal
Nerve)分支,顯示此類具有超強感官能力的皮膚或許具有比人類手指更高的靈敏度。研究團隊認為,這是暴龍科恐龍成為出色「殺人機器」的關鍵所在。
暴龍科(Tyrannosauridae)意指「暴君蜥蜴」,是獸腳亞目虛骨龍類暴龍超科的一科,包含艾伯塔龍亞科與暴龍亞科,共計6個屬,但某些科學家認為只有3個屬。暴龍科生活於白堊紀晚期。化石可見於北美以及東亞,各地物種不盡相同。暴龍科演化自原始的暴龍超科,它們通常是所處生態系統的頂級掠食動物,位於食物鏈的頂端。暴龍科最大的物種是暴龍,暴龍也是地表上出現過的最大型掠食者之一,身長可達13公尺,體重可達10公噸。暴龍科為一群二足肉食性恐龍,具有巨大的頭骨與大型牙齒,後肢長,比例適合奔跑;但前肢非常短小,上有二指。與大部分其他恐龍不同,大部分的暴龍科化石十分完整。這使得暴龍科的生物學方面研究十分深入。科學家目前着重在暴龍科的個體發生學、生物力學、生態學以及其他方面。暴龍的某些標本已經發現了軟組織。(資料來自維基百科,百科內容以
CC BY-SA 3.0 授權)